日前,愛爾蘭著名的市場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發(fā)布了“全球及中國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(yè)發(fā)展報告2017-2021”。
報告指出,2016年全球碳纖維需求量約為83000噸,同比2015年增長了12%。中國作為全球頭號碳纖維需求大國,2016年共消耗碳纖維19000噸,占全球碳纖維總用量的22.9%。然而,中國的產業(yè)用碳纖維,特別是高性能碳纖維,由于落后的生產技術和實際產能的不足,嚴重依賴進口。2016年,中國消耗的碳纖維僅有24.9%來自國產品牌。該報告預測,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,中國國產碳纖維的市場占有率在2021年將達到35%。
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將主要被汽車、風電、航空航天,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所驅動。碳纖維復合材料能夠顯著為汽車身減重、節(jié)省能源、減少排放、增加續(xù)航里程。 但目前,由于高昂的價格,碳纖維仍主要應用于法拉利、寶馬和其他高端汽車品牌。隨著碳纖維回收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,碳纖維的應用成本將有所下降,因此碳纖維的應用將擴展至豐田、福特等中端汽車品牌。
該報告著重從碳纖維的基本情況、全球碳纖維市場、中國碳纖維市場、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、上游碳纖維原絲和下游應用等五大方面進行了系統(tǒng)的論述,同時,該報告還對中國的20家碳纖維制造商以及中國以外的10家碳纖維制造商進行了分析介紹。中國企業(yè)包括:康得新復材、中國藍星、方大炭素、臺塑、河南永煤、江蘇航科、江蘇恒神、江蘇天鳥、嘉興中寶、吉林碳素、吉林碳谷、吉研高科、金發(fā)科技、上海石化、沈陽中恒、中簡科技、威海拓展、大連興科、浙江精業(yè)和中復神鷹;國外企業(yè)包括:陶氏-阿卡薩(DowAksa)、赫氏(Hexcel)、曉星(Hyosung)、吳羽化學(Kureha)、三菱化學(Mitsubishi Chemical)、西格里(SGL)、索爾維(Solvay)、泰光(Taekwang)、帝人(Teijin)、東麗(Toray)。